欢迎进入秣陵街道社区教育中心!
让春节成为“中国狂欢节”

作者: 陶家友 | 发布时间: 2015/2/4 10:12:19 | 322次浏览

将春节过成“狂欢节”,我想到了巴西里约热内卢狂欢节的情景。享有“莫莫王”之称的巴西“狂欢节国王”从市长手中接过里约热内卢市城门的金钥匙,拉开了巴西狂欢节的帷幕,将进行为期5天的里约热内卢狂欢大游行。该市狂欢节以其参加桑巴舞大赛演员人数之多,服装之华丽,持续时间之长,场面之壮观堪称世界之最。在巴西的狂欢节中,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是世界上最著名、最令人神往的盛会。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,也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,男女老少都跳起来了,整个城市欢腾起来了。“狂欢节,比足球更让巴西人沸腾”:“既是音乐,也是舞蹈,音乐强调节奏鲜明,舞蹈重在扭动腰胯”的桑巴音乐让人痴迷晕眩。

  同样是古老节日,里约热内卢狂欢节,为啥能达到这种万民同乐、热情万丈、全城狂欢呢?

  其一,在信息化造就了更多“宅民”的当下,传统节日要想得到更多认同,必须有新颖有趣、激情飞扬的大众参与,让传统节日成为公民的精神狂欢节、精神撒欢机会,让压抑、紧张的情绪,得到激情释放,里约热内卢狂欢节,做到了这种激情参与,“粉丝们在花车经过的时候跟着唱唱跳跳,等到花车到了终点就回头再去跟随下一辆花车。这样循环往复,直到天明,将整个游行的城区变成一个巨大的露天舞场。”狂歌劲舞,展现个性,无拘无束,大家当然愿意全城出动。且持续了好几天还兴犹未尽。

  其二,政府在民俗活动中的积极引领、有效组织和积极担当。据报道,“从市长手中接过里约热内卢市城门的金钥匙,拉开了巴西狂欢节的帷幕”,政府将狂欢节,当做重要的社会构成、文化构成,当作政府义不容辞的公共文化责任,为狂欢节提供了充分的安全、行政和财政保障。

  这几年,我们的庙会、民俗活动,比前几年多了,但这些庙会和过年活动,多是一种单向度的文化、程序化的表演,公众能亲身参与的,并能激情互动的,不多。每年都是这一套,新意不多,缺乏亲身体验的机会,文化的热闹劲,就有限,年味儿当然就不够狂欢了。

  更有甚者,有些地方政府对于文化建设,“说起来重要,干起来次要,忙起来不要”,公共文化投入意识,仍有薄弱。笔者小的时候,每到元宵节,各个街道,都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灯笼,五颜六色,灯火通明,各大公园也会举办免费灯会、猜谜语活动,很热闹,很有趣,但现在,这种做法,基本上都没了。有些地方,为了所谓的安全需要,竟将已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豫园灯会、年货展销会,都取消了。还有不少地方不许放鞭炮!不许燃放烟花爆竹等,这也不许,那也不行,我们因此而让城市安全有序很多,城市“人”最需要的文化氛围、人文气息,也被扼杀很多。城市成了“钢筋水泥集中营”,缺少了诗情画意的浪漫氛围,以及浓郁“乡愁”,年味儿怎么会狂欢起来了?

 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乌丙安教授认为,要想把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办得热烈,有两条基本经验,一是民间办会,政府支持,商家赞助;二是重大年节政府主办,普天同庆。因此,我们应该多学学巴西狂欢节的做法,多在激情引导方面工夫,多在政府职能、公共文化职能方面,办些实事,为公众提供“文化兴奋点”、激情参与机会。我们的年文化也能像狂欢节一样,狂欢起来,让人如醉如痴,乐不思返。(耿银平)来源:泉州文明网

【打印此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